[] 體能活動指任何由骨骼肌所產生,並能增加能量消耗至高於基本水平的身體活動。它可劃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運動」,即有系統和重複性的身體活動;另一類是「非運動性體能活動」,例如站立、往返學校或工作間、做家務或工作等。兩者又可再按其劇烈程度分類為低等強度、中等強度和劇烈強度。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如緩步跑)較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如快步行)能為生理健康帶來更大裨益,亦能消耗更多卡路里(按每時間單位),而低等強度的體能活動(如散步)則勝過完全沒有體能活動。

劇烈程度體能活動
運動 非運動性體能活動
劇烈強度 例子:
緩步跑、快速游泳、跳快舞、跳繩、打網球(單打)、打籃球、踢足球
例子:
與小孩或狗玩追逐遊戲、做粗重的園藝工作(連續挖掘或鋤地)
中等強度 例子:
快步行、水中有氧運動、打網球(雙打)、在平路上踏單車、包含接與投的運動(例如排球和棒球)
例子:
行樓梯、抱小孩、抹地、洗擦浴缸、洗車、做一般園藝工作
低等強度 例子:
散步、伸展運動、舉起練手啞鈴、站立對著牆做掌上壓
例子:
站立、洗碗碟、洗熨衣服、煮食、彈琴

[] 再者,不同類別的運動或體能活動會有不同的健康裨益。抗阻運動(如舉重和健身橡筋帶操)能增加肌肉的強度和耐力及保持或增加肌量。於發育期進行負重運動可增加骨質、於成年期進行負重運動則有助維持最高骨質峰值及減慢骨質隨年齡增長的流失速度。柔軟活動(例如太極和瑜珈)可保持肌肉放鬆及關節靈活。

對大部份人而言,增加活動量是絕對安全的。然而,有些人士在開始運動前可能需要體格檢查。如有任何疑問,請向醫生查詢。

參考資料

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Guide for Health Promotion 2006. Tokyo: Ministry of Health, Labour and Welfare of Japan; 2006.

Pacific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dults: Framework for Accelerat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Manil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