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減患心臟病風險成疑問 (Chinese version only)
有人猜疑是否可以通過適量飲酒減低患上心臟病的風險,衞生署醫生吳珏翹稱,不值得為了仍然存疑的所謂「心臟健康」而飲酒,因為部份研究發現酒只對個別西方人士的心臟健康有好處,相反有本地研究發現,飲酒會增加長者死於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
據一般認識,法國人喜愛吃高脂食品,但是偏偏較少患上心血管疾病,故不少人推斷這與法國人常飲用紅酒有關,當中更歸功於紅酒中一種叫白藜蘆醇(resveratrol)的抗氧化物。其實,白藜蘆醇不僅存在於紅酒中,還在花生、葡萄和覆盆子中存在。
致癌物改善心臟健康不合情理
吳珏翹醫生補充,「白藜蘆醇的抗氧化能力和延長壽命的功效只限於動物實驗(大部分是老鼠),現時仍缺乏科學研究確實證明對人體有相同效用。而且,動物實驗常用高劑量的白藜蘆醇,一般人難以通過飲食(如飲紅酒)攝取同等分量。」
世衞從來沒建議以適量飲酒來保護心臟。同等分量的酒會增加患上其他慢性疾病,如肝硬化和某些癌症的風險。對於男性,每天兩個酒精單位會增加患出血性中風的風險達23%,增加肝硬化的死亡率達59%。對於女性,即使一天飲用一個酒精單位,也能增加乳癌的死亡率達13%,增加肝硬化的死亡率達兩倍以上。因此,若以飲用酒精這致癌物來改善心臟健康並不合情理。有許多更容易及可行的方法如健康飲食、多做運動和不吸煙亦對心臟有益,同時不會增加患上其他疾病的風險。
談及暴飲對健康有甚麼影響?吳珏翹醫生解釋,暴飲(又稱「偶發性大量飲酒」或俗稱「劈酒」)指一次過飲用60克或以上的純酒精。在香港,60克純酒精大約相等於五罐啤酒、五杯餐酒或五杯烈酒。一次過攝取過量酒精會即時增加酒精中毒、意外受傷、牽涉入暴力事件及道路交通意外。
損害胎兒腦部 懷孕宜滴酒不沾
在豪飲一晚之後,可能會出現宿醉症狀,例如疲倦、頭痛、肌肉痠痛、口渴、頭暈、認知困難和心情煩亂,而這些症狀往往在酒後能持續24小時。長期暴飲有機會導致飲酒行為失常,當中包括酒精濫用和酒精依賴。如果突然停止飲酒,可能會出現脫癮反應;而當你為了舒緩症狀而重新飲酒,便會淪為惡性循環。要處理脫癮反應的問題,你可能需要服藥、接受門診診治,甚至住院治療。
至於孕婦飲酒對胎兒有甚麼影響?吳珏翹醫生認為現時國際間並沒有為孕婦訂立安全的飲酒水平。懷孕期間飲低至中等份量的酒精,都可能為胎兒帶來嚴重的傷害,例如早產、出生體重低、影響日後心理發展及增加焦慮與抑鬱的風險。
有研究指出,孕婦就算平均每日只飲一杯酒,也會對胎兒的腦部及行為造成長遠的傷害。胎兒酒精中毒綜合症(Fetal alcohol syndrome)包括各種因孕婦期間飲酒而對胎兒造成的出生缺陷,而這些出生缺陷的嚴重程度可大可小,其中一些症狀包括面部特徵異常、心臟、腎臟或骨骼問題、過度活躍及學習障礙等。最安全的做法是懷孕期間滴酒不沾。
汽水酒帶甜味 易低估酒精含量
此外,汽水酒亦是近年新出現的糖衣危機,吳珏翹醫生解釋汽水酒帶有甜味,是預先調配的含酒精飲品。汽水酒的酒精含量一般與啤酒(約4至7%)相若,但亦可高達8至12%,以類似一般汽水的樽裝或罐裝出售。海外研究顯示,汽水酒較受女孩子喜愛。甜味尤其吸引女孩子開始嘗試飲酒。
由於汽水酒帶有甜味,一般人會低估其酒精含量。在衞生署的「香港成人對飲酒的認識、態度及行為調查」中,約七成(71.3%)受訪者存在誤解,以為「汽水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很低,不認為飲用汽水酒可引致健康問題或酒精中毒。另外,約五成(47.8%)的受訪者同意「飲汽水酒較飲啤酒、餐酒或烈酒安全」。這些都是錯誤的想法。吳珏翹醫生呼籲家長、青少年和成人要認請這些陷阱,注意這類飲品中的酒精含量,避免讓兒童及青少年飲用汽水酒,引致健康問題。
資料來源:4月29日《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