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佳节勿堕暴饮陷阱 劈酒趋年轻化 酒精中毒可致死 (只有中文版)

圣诞除夕将至,年轻人少不免会参加派对、出外聚餐或倒数狂欢,而这些聚会都常有酒精饮品供应。卫生署于2014年4月进行的「行为风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13.7%的18至64岁成年人为一星期内最少饮酒一次的定期饮酒人士。另外,6.8%的被访者曾经在过去一个月内最少有一次暴饮(俗称「劈酒」),即连续饮用60克或以上的纯酒精(相等于五罐啤酒或五杯餐酒或五杯烈酒)。当中以25至34岁年龄组别的年轻人较多。此外,本港近年因暴饮猝死、醉酒后失足从高处堕下、游泳遇溺或闹事等新闻屡见不鲜,情况令人关注。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医生吴珏翘接受《成报》访问时解释,年轻人选择饮酒或者「劈酒」有很多原因。除了个人因素例如以往的饮酒经验、性格之外,某些校园及社会经历亦是年轻人养成饮酒习惯的关键。事实上,由中学升上大学或完成学业投身社会工作,在某程度上意味着个人的更多自主权。学生离开父母转为追求朋辈间的接纳,建立新的朋辈网络会带来更多社交的机会,包括在庆祝场合饮酒和自愿或被朋友怂恿下参加危险的斗酒游戏等。

宿舍少管制 酒精易接触

有研究指出,学生于大学一年级增加饮酒以及大量饮酒的模式,通常由大学持续至青壮年。入住有大量年轻人聚集的校园宿舍,或校园以外没有家长监管住所的学生,他们饮酒的次数会较与父母同住的学生频繁,而且饮酒量较大、较经常出现暴饮和与酒精相关的问题。当大学的环境有强烈的饮酒文化、校园内较少管制酒精的政策,或现行管制酒精政策未有切实执行,酒精饮品价格低廉、大量酒精饮品宣传及推广渗透校园环境,容易令学生接触到酒精,亦可使暴饮行为更为常见。 长期「劈酒」损记忆力 吴珏翘医生指出暴饮的祸害非常深远,例如会增加意外受伤、牵涉入暴力事件、道路交通意外及进行不安全性行为的风险。而短时间内大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各种不同的实时影响,由一开始判决力变差、自制能力减弱,再进一步至口齿不清、动作不协调及平衡力减弱;身体继续摄入更多的酒精可能会出现昏迷,更严重可因为酒精中毒死亡。暴饮之后出现的宿醉症状,例如疲倦、头痛、肌肉酸痛、口渴、头晕、认知困难和心情烦乱等可以持续24小时,继而影响工作或学业表现,导致缺勤、缺课等情况。 再者,他称长期暴饮有机会导致酒后行为失常,引致抑郁、焦虑和记忆力受损等情况。因此,「劈酒」其实是伤害自己又影响别人的不明智行为。吴医生建议年轻人应该选择避免饮酒以及暴饮;而习惯暴饮的人士更应尽量减少饮酒,并订立计划,达到减少饮酒的目标。 佳节本身是跟朋友家人聚首一堂的美好时光,别因为一时贪杯而堕入暴饮的陷阱,发生意外令自己狼狈不堪、乐极生悲。如果一旦发现身边的饮酒人士出现急性酒精中毒征状,包括精神错乱、昏迷、抽搐、吸吸困难、面色苍白等,便应立即召救护车送院治理。 倘若你希望远离酒精,你的医生可以为你提供专业协助。

资料来源: 12月16日《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