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330萬人死亡 健康在你手今日就戒酒 (只有中文版)
在香港這個亞洲國際都市,商業活動蓬勃,社交聚會和慶祝活動中都少不免會飲酒助興。根據衞生署在2014年4月進行的「行為風險因素調查」結果顯示,13.7%的18至64歲成年人為一星期內最少飲酒一次的定期飲酒人士。另外,6.8%的人士曾於一個月內最少有一次暴飲(俗稱「劈酒」,意思是在同一場合連續飲用五杯或五罐及以上的酒類飲品),當中以25至34歲年齡組別的年輕人較多。這些調查結果足以反映飲酒行為在本港成年人之間十分普遍。
在飲酒的同時,不少人卻不知道酒對健康的危害。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孟震宇醫生指出,酒精對全球人類健康引起的禍害已經響起警號,世界衞生組織(世衞)估計酒精導致全球每年約330萬人死亡。酒精也被世衞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與吸煙、電離輻射、石棉等同屬於最高風險類別,即有足夠醫學證據顯示飲用酒精飲品能導致多種癌症。
孕婦飲酒更容易生畸胎
酒精對身體的影響甚廣。短時間內大量飲酒會對自身和他人帶來由意外或暴力等的即時危害,亦會增加酒精中毒甚至死亡的風險。而隨着時間累積飲酒愈多,患上癌症和一系列長期病患的機會亦愈高,例如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大腸癌和女性乳癌等多種癌症、肝硬化、肥胖、心臟病、中風和精神病。此外,飲酒的孕婦會有較高機會誕下有缺陷及有生長和發展問題的嬰兒。飲酒亦與許多嚴重的社會問題有關,包括交通意外、被侵犯、家庭暴力、疏忽和虐待兒童、工作缺勤和缺課等。
港無證據顯示對心臟好
有部分人會有錯誤的觀念,以為飲酒可以有助健康,減少心血管疾病。然而,酒對心臟的好處只反映在個別適度飲酒的西方人士。孟醫生表示,在香港長者中進行的研究未能顯示適度飲酒對心臟健康有好處,相反有本地研究發現飲酒會增加長者死於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世衞從沒有建議「適量」飲酒以保護心臟。要保護心臟,其實有許多簡單及直接的方法如健康飲食、多做運動和不吸煙等。從醫學和疾病預防的角度來說,市民要留意酒精致癌的禍害;酒精帶來的疾病負擔是不必要的,也絕對可以預防,而預防的關鍵就是不飲酒。因此,衞生署建議沒有飲酒習慣的市民不要開始飲酒,更不要誤以為飲酒有可能改善健康而試飲。 對於有飲酒習慣的人士來說,衞生署會鼓勵他們認識酒精的禍害,從而作出明智而知情的抉擇,考慮減少飲酒甚至是完全戒酒。要知道戒酒永不會嫌遲,如果你現在開始戒酒,患癌風險會逐漸回落至開始飲酒前的水平,亦可減少患上其他與酒相關的疾病風險。
記錄原因 從源頭起避免
有飲酒習慣的人士可以參考以下一些實用的戒酒貼士,包括(一)記錄飲酒的時間、地點、原因及分量。透過了解「觸發」飲酒的因素而減少飲酒,例如避免出席需要飲酒誘發酒癮的場合,建立拒絕別人邀飲的技巧等。(二)訂立切實可行的目標,每日逐步減少飲酒。(三)移走所有放在家中和工作地方的酒精飲品。當想起飲酒時,多喝水和多喝一些不含酒精的飲料,例如果汁、蔬菜汁、或無糖綠茶,或以健康小食代替酒精飲品。(四)以健康的活動來分散對酒精飲品的注意力,如散步、運動、淋浴或聽音樂。
除了以上貼士外,爭取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支持同樣重要,提醒他們不要向你提供酒精飲品或在你身邊飲酒。當你達到訂下的目標時,不妨獎勵一下自己,慶祝自己向健康邁進一步。倘若以上方法都未能助你遠離酒精,請不要氣餒,你的醫生可以為你提供專業的協助。有關更多飲酒與健康的資訊,可以瀏覽「活出健康新方向」網頁www.change4health.gov.hk。此文章由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提供。
資料來源: 12月5日《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