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傳染病直擊

痛風:不再是『帝王』之症

2019年6月24日 (星期一)

痛風:不再是『帝王』之症 痛風早於公元前二六四零年就被埃及人辨識,是人類已知最古老的關節疾病之一。痛風曾被描述為『帝王之症』,因為古時的患者多為經常大魚大肉和放縱飲酒的帝王、貴族、富有和有權勢的人士。但隨著社會改變和人口老化、飲食和生活模式的轉變及肥胖率不斷上升,痛風現今已成為許多男士和女士的 疾病。

在香港,痛風的患病率於過去十年持續上升。於二零一六年,一項人口研究分析了逾 270 萬名的病人到醫院管理局轄下門診部或急症室求診的臨床數據。研究結果顯示,痛風粗患病率為 2.9%,與西方已發展 國家的比率相若。

痛風是由持續無症狀高尿酸血症(即血液中含過多尿酸)所引致。尿酸是普林(又稱嘌呤)的分解物,而普林是一種自然存在於身體組織內(當細胞死亡時會釋放普林)和許多食物中的物質。在正常的情況下,身體會透過腎臟將大部分(約七成)的尿酸隨尿液排出體外,而其餘的就經腸道排出。然而,由於過量產生或排泄不足,尿酸便會積聚於血液中。當尿酸結晶成針狀尿酸鹽和在關節或周圍組織沉澱時,便會導致炎症和誘發 痛風。

很多痛風患者錯誤地以為「無痛,便無問題」,卻不知道尿酸晶體仍可在痛風發作的間歇期,靜靜地沉澱於關節、軟組織或腎臟內。如果高尿酸血症得不到適當的治療,會對關節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和導致其他併發症。因此,痛風患者應跟家庭醫生和其他護理專業合作、依從治療計劃包括按指示進食和服用處方服藥(例如除尿酸藥物和消炎藥物),以及奉行有助血液中尿酸維持在最理想水平的健康飲食和生活模式,以減低痛風發作的風險和維持整體健康,這包括:

  • 均衡飲食,避免進食普林(又稱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 避免飲酒和果糖含量高的飲品;
  • 補充足夠水分,清水是最佳選擇;
  • 維持體重適中;及
  • 多做體能活動。

於二零一八年,香港特區政府推出《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就須在二零二五年或之前實現的9項本地目標中,多個目標與防控痛風及其併發症有關,包括目標二:減少青少年和成年人士飲酒的普遍率,以及目標七:制止肥胖(和糖尿病)問題上升。政府會加強推廣健康飲食和體能活動參與、提升公眾認知第一級疾病預防的重要性,以及與社區合作建設促進健康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