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傳染病直擊

飲酒與患癌風險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日)

飲酒與患癌風險

世界衞生組織屬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酒精列為第一類人類致癌物, 跟煙草、石棉及電離輻射同屬一類。透過多種可能途徑,飲酒會引致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大腸癌及女性乳癌。

所有種類的酒精飲品,包括啤酒、葡萄酒(紅酒或白酒)、米酒和烈酒(例如白蘭地、威士忌、氈酒、冧酒、伏特加酒、龍舌蘭酒等),均可增加患癌風險。就酒精的致癌風險來說,並沒有所謂安全的飲用水平 – 即使小酌,患癌風險也會隨之增加。飲酒愈多或飲酒習慣持續愈久,患上與酒精相關癌症的風險就愈高。

因此,避免飲酒是預防癌症的最佳方法之一。對已有飲酒習慣的人士來說,也有好消息:研究指戒酒後 5至10年,患癌風險會顯著降低。長期戒酒後,患癌的風險更可進一步降低至與從不飲酒的人士相等。因此,戒酒永不嫌遲, 愈早愈好。

在香港,衞生署於二零一五年進行的一項電話調查,訪問了2 507 名18至64歲成年人士有關他們對飲酒的認識、態度和行為。結果顯示,分別有56.0%和73.2%的受訪者對「酒精可引致癌症」和「患癌風險會隨着酒精的飲用量而增加」這兩項事實表示同意。對於「經常飲酒,即使只是飲用少量亦會增加患癌風險」這項事實,卻只有少於五分之二(36.5%)的受訪者表示同意。

為加強市民對『酒・致癌』的警覺,衞生署正舉辦宣傳活動,向公眾傳達這個風險信息。衞生署亦促請飲酒人士評估自己的飲酒習慣及了解戒酒的好處,他們可填寫名為「飲酒與健康篩查問卷」的簡單電子問卷,評估自己的飲酒習慣,並識別潛在的健康問題。如需專業協助,請徵詢家庭醫生的意見。

資料來源:非傳染病直擊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