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傳染病直擊

非故意損傷概覽

2022年2月28日 (星期一)

非故意損傷概覽

損傷是導致本港市民受傷和死亡的主因之一。衞生署在二零一八年進行了非故意損傷調查,並估計本港人口中有4.4%(男性為 4.7%;女性為4.2%)在調查前十二個月內曾遭受至少一次嚴重程度足以令他們日常生活受到限制的非故意損傷。在所有非故意損傷事件中,最常見的主要成因是跌倒(39.4%)、扭傷(26.2%) 和撞傷(13.3%)。就發生地點來說, 家中(27.7%)是最常發生非故意損傷事件的地方。二零二零年, 因非故意損傷而導致的登記死亡個案共錄得916宗,當中有289宗(31.6%)是由於跌倒,148宗(16.2%)因為非故意中毒,以及有139宗(15.2%)是因為遭遇陸地運輸事故。

非故意損傷既非由『意外』所致,也不是單單因為『運氣不濟』,這些損傷的成因有跡可循(例如可能是在家中、學校、工作或消閒時因跌倒、撞傷、利器致傷、燒傷、意外中毒或遇溺所致),是預計得到和重複發生的。而令非故意損傷風險增加的相關因素包括風險行為(例如飲酒)、環境問題(例如雜物和光線不足)、健康狀況(例如患有慢性疾病)等。因此,透過採取適當的安全預防措施或有效的管控措施,大多數的非故意損傷都是可以預防的。

要減低非故意損傷風險,衞生署對公眾有以下建議:


  • 家中是最常發生損傷事件的地方, 因此在家中也要時刻保持警惕;
  • 檢視並改善環境中的潛在風險以預防損傷。例如確保光線充足、移走容易令人絆倒的物件並時刻保持通道暢通、修補破損或高低不平的地面和使用防滑地墊以減低跌倒風險;
  • 避免運動過勞,以減低運動損傷風險;
  • 奉行健康生活方式並避免飲酒,因飲酒會增加損傷風險;
  • 恆常做體能活動,藉以強化肌肉和提升協調能力來預防受傷,這對預防長者跌倒尤其有用;
  • 向家庭醫生或專業醫療人士徵詢關於治理慢性疾病或長期功能障礙的建議;以及
  • 探訪獨居人士並給予社會支援。

預防損傷是整個社會的責任,人人都可以採取實際措施避免受傷, 促使香港成為一個更安全、更健康的安居樂業之所!

資料來源:非傳染病直擊2022年2月